咨询电话:
400-822-8856
资讯默认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2018中国水运十大新闻

2018中国水运十大新闻

文章出处:中国水运报网责任编辑: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19-01-02 10:10:00

1月1日,“2018中国水运十大新闻”评选结果正式出炉。十大新闻涵盖长江经济带、自贸区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构改革、邮轮产业发展等诸多领域,全面展现了2018年交通水运行业开创的新局面。

本次评选,中国水运报社“一报一刊两网两微一端”整体联动,延续往年的优良传统,充分吸收了行业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最终推出了“2018中国水运十大新闻”。

1.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经济带、视频连线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提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

 



【关键词】

总书记关心行业发展

【新闻回放】

2018年4月24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湖北宜昌市和荆州市、湖南岳阳市以及三峡坝区等地,调研长江生态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并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正确把握五个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视频连线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听取码头建设和运营情况介绍。他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希望上海把洋山港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加强软环境建设,不断提高港口运营管理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在我国全面扩大开放、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作用。

【行业影响】

新航路开辟以来的世界历史表明:大国崛起莫不与海洋息息相关。经济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绿色发展是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是国际发展大势和世界发展潮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深刻把握,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续发展的高度,擘画海运强国、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极大坚定和鼓舞了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力开启交通强国新征程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对于保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为交通运输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更好服务实施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关键词】

自由贸易港

【新闻回放】

2018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印发,从支持海南在国际海运领域全面对外开放,完善南海救援保障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指导海南港航管理机制创新、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发展等内容,从指导编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健全南海海上救援保障机制体制等方面提出了26项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工作任务。

【行业影响】


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赋予了海南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将更有利于发挥海南在“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在泛南海经济合作中的中心枢纽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交通运输部制定实施方案,旨在支持海南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造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开放试验区、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有利于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我国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有利于交通运输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3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

 



【关键词】

机构改革

【新闻回放】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按照该方案,将农业部的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4月21日,交通运输部在原渔业船舶检验局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宣布从4月20日起正式履行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

【行业影响】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调整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这一安排,实现了由交通运输部统一主管全国船舶检验工作,体现了“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的改革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健全完善船舶检验及监督管理体制的要求,以及优化协同高效的机构改革方向。通过统筹监管资源,有利于提高船舶安全监管行政效率,以及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4.我国成为IMOA类理事国中首批批准使用电子证书的缔约国

 



【关键词】

简政放权

【新闻回放】

中国是国际海事组织(IMO)A类理事国中首批批准使用电子证书的缔约国。中国海事局于2018年3月29日授权中国船级社对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法定检验,2018年4月17日,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签发“新美洲”轮电子证书,这是中国海事局授权中国船级社签发的首份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电子证书。船舶电子证书等效于传统纸质证书,可以实现秒级传递,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能,是简政放权的具体举措。

【行业影响】

船舶电子证书的应用,对于提高船舶检验证书的签发和传递效率、降低船舶行政管理和营运成本、提升船舶在世界各地的通关效能以及确保船舶检验证书信息安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海事贯彻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积极推进交通科技创新和智慧海事建设的有力举措,中国作为国际海事组织(IMO)A类理事国中首批批准使用电子证书的缔约国,彰显了航运大国的责任担当。

5“桑吉”轮碰撞起火,交通运输部全力以赴组织救助

 



【关键词】

突发事件

【新闻回放】

2018年1月6日北京时间19时50分,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满载凝析油与中国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轮在东海海域发生碰撞。事故发生后,交通运输部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全力组织我国的海事执法船、专业救助船等开展搜救,协调国内外有关部门和机构,协助救援救助以及环境监测。据了解,这是世界航运史上首次油船载运凝析油碰撞燃烧事故,没有先例可循,在这种条件下开展搜救工作,面临巨大挑战。2018年1月13日,徐军林、徐震涛、卢平、冯亚军等4名上海打捞局救助人员冒死登上不断有燃爆发生的“桑吉”轮,带回该轮“黑匣子”。

【行业影响】

“桑吉”轮碰撞事故发生后,我国按照国际公约有关要求,积极履行沿岸国搜救义务,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全力组织海事执法船、专业救助船等开展搜救,同时始终保持搜救开放态度,欢迎各国派出力量参与搜救。整个搜救和海上防污清污行动中,我国海上交通安全部门对海上突发事件反应迅速,组织得当,效果显著,表现出了较高的海上救援救助的专业水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这次救援行动,也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6.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区扩大至全国沿海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新闻回放】

2018年11月3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从控制范围看,沿海排放控制区扩大到全国沿海12海里以及海南水域;从控制要求和时间节点看,2019年1月1日起,船舶在沿海控制区内航行及靠岸停泊,均应使用0.5%m/m以下燃油;2020年1月1日起,船舶在沿海控制区内航行,应使用0.5%m/m以下燃油,靠岸停泊应使用0.1%m/m以下燃油;2020年1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150总吨及以上中国籍国内航行油船进入排放控制区,应具备码头油气回收条件,鼓励满足安全要求时开展油气回收。

【行业影响】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是交通运输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部署,为促进绿色航运发展和船舶节能减排所实施的具体举措。通过扩大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提高排放标准,可大大降低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持续改善沿海和内河港口城市空气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7.南京至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新闻回放】

2018年4月24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南通(天生港)至南京(新生圩)227公里12.5米深水航道按设计标准提前半年全部建成,具备试运行条件。至此,从南京至长江口431公里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

【行业影响】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与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相接,延伸大型海轮进江里程长达320余公里,使长江江苏航段的港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港码头,港口功能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国际国内航线将会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加密,将极大释放长江的航运效能和通航能力,把咽喉要道变成“黄金水道”,也能提高船舶实际装载率,减少减载、候潮等情况的发生,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航行周期,同时也有利于船舶的航行安全。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的全线贯通,提升了长江黄金水道含金量,为打造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促进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8.十部门联合印发意见促进邮轮经济发展:2035年邮轮旅客年运输量将达到1400万人次

 



【关键词】

邮轮经济

【新闻回放】


2018年9月27日,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了积极培育邮轮市场、拓展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加快推进邮轮建造及配套装备产业发展等未来九个方面主要任务,勾画了到2035年国内邮轮产业发展蓝图,即:自主设计建造和邮轮船队发展取得突破,体系完善、效率显著的邮轮产业链基本形成,邮轮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等。

意见印发后,2018年11月6日,中、美、意三国企业共同签约,宣布开建第一艘“中国制造”大型邮轮,该型邮轮总长323.6米,型宽37.2米,最多可容纳乘客5246人,拥有客房2125间,同时入级中国船级社和英国劳氏船级社,挂巴拿马旗,首艘国产邮轮的建造为我国邮轮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行业影响】

相对于国际成熟邮轮市场而言,国内邮轮市场发展尚处起步阶段,在邮轮设计建造、邮轮港口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推动我国邮轮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升级发展,做好了顶层设计,提供了目标导向。大型邮轮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是中国目前尚未攻克的高技术船舶产品。此次大型国产邮轮的开建是我国由世界造船大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

9.中国民事专业救助力量首次进驻南沙

 



【关键词】

应急保障

【新闻回放】

2018年7月27日,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派遣专业海洋救助船“南海救115”轮从三亚解缆启航,进驻南沙群岛渚碧礁开始执行该区域海上救助和值班待命任务。这是南沙岛礁扩建后,中国民事专业救助力量首次进驻南沙。目前,中国专业海上救助力量在南海部署专业大型远洋救助船舶9艘、沿海快速救助船4艘、其他船艇19艘救助直升机2架,并在海口、三亚设有救助基地。

【行业影响】

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海上能源战略通道,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海上人命关天,救助不应缺位。专业海上救助力量“南海救115”进驻南沙,标志着我国在南海海域保障能力和应急搜救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是南海最大沿岸国,“南海救115”的进驻,是中国保障南沙海上人命环境财产安全、履行海上救助职责和国际公约义务,造福各国人民的实际行动。

10.中国北斗将向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服务

 



【关键词】

中国守护

【新闻回放】


2018年9月19日晚22时许,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37、38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两颗北斗卫星搭载了搜救载荷,将建成北斗卫星搜救系统,并作为全球卫星搜救系统的组成部分,实现全球范围遇险报警服务,为全球遇险人员提供“中国守护”。据介绍,在北斗卫星搜救系统建设过程中,交通运输部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汇聚优势资源力量,在研究论证、国际磋商、技术攻关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历经数年,成功推动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将北斗系统纳入全球中轨卫星搜救系统实施计划,并完成了与伽利略系统搜救载荷下行频率协调工作,为北斗系统加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业影响】


目前,国际搜救卫星组织成员包括40多个国家和组织,我国是成员国之一。我国在这两颗卫星发射成功后建成北斗中轨搜救系统,作为全球卫星搜救系统的组成部分,为全球海上、陆上和空中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及定位服务,可向国际搜救组织免费提供全球范围内搜救服务,精确定位受困船只、人员的地理位置,为国际救援贡献中国力量。

在此之前,国际上只有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拥有利用卫星进行搜救的能力。北斗卫星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全球卫星搜救系统的能力,意味着有更多卫星搭载搜救载荷,提供空间服务,扩大了全球卫星搜救系统的覆盖范围。

此文关键字:航运新闻,水运新闻,行业发展

相关资讯